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大家关注 > 正文
    购物车
    0

    乡村教育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信息发布者:鲁安新华
    2017-10-02 02:15:20   转载

      “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往城里跑……”,这是著名教育陶行知先生1926《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的一句话,但如今近九十年过去了,但是“乡村教育怎么走”的问题却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造成乡村教育问题的根源何在?



    农村不能没有好学校
          

    如何让农村娃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教育人征文 团体】|


    农村的孩子是怎样上学的?【教育人征文 团体】

    农村老百姓的希望【教育人征文 团体】

    |




                    





    难忘初为人师时【教育人征文】
    |

                                                                          




      




      目前,如何发展乡村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对于这种情况,教育部其实也曾反复强调教育投入要向不发达地区、薄弱地区倾斜,并给予乡村老师一定的补贴。

      话是喊了很多年,但现实却很不乐观,地方政府还是乐于做锦上添花的事儿,对他们来说,最能展示其政绩的可能是要办出一两所示范性的好学校,而不是在薄弱的乡村学校上费什么力。


      近10多年来,农村教育明显退步了。不是农村学生素质差了或不用功了,也绝非农村教师不舍力拼博了,而是诸如师资、校舍、设施、经费、生源等方面,农村学校比城市落差太大。如,现在城市学校教师与学生比约为1∶5左右,而农村教师与学生比约为1∶10左右,前者教师数量远多于后者!城市教师工资、福利及其他收入与农村教师比,平均额要高出2~3倍、甚至更多。工作环境明显优越,经济收入也高得多。同时,对城市一边倒支持的政策,又使得农村学校无法限制教师流失,使得农村优秀教师近些年大量流入到城市。而乡村教师往往一个人要上很多门课,辛劳的付出,却换不来相匹配的回报,最现实的待遇问题,随时动摇着乡村学校的人才根基。有网友说“城里学校和村小的福利待遇存在很大差别,老师也是人,谁不想去收入高、条件好的地方?”


      师资匮乏是目前乡村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乡村教育的师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很多乡村学校的师资大多是聘请的临时代课教师,而且待遇很低,根本留不住人。还有很多课程开不起来,比如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基本上是没有专业教师教,或者由其他非专业老师代课。

      再者,地方政府在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时,还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比如说,很多学校虽然虽然都建有宏伟的教学楼,以及多媒体教室、电脑房等教育教学设施,但利用效率很低,根本没有教师来辅导。硬件条件上去了,但是最大的“软件”——教师问题却没有解决,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讲台上没有了教师,乡村教育能有什么改变? 


      乡村教师补充难、专业教师缺乏,是很多边远贫困地区面临的长期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教师待遇问题,在发达国家,诸如美国和日本,在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收入要高于城市学校教师,其道理很简单,乡村教师的待遇高于城市地区,由于待遇高、乡村生活成本低,教师才愿意到乡村任教。我国却完全颠倒,越是没人愿意去的地区,工资待遇越低。教师待遇的背后其实是现在的教育体制问题。现在来说,各地老师的待遇保障还是以县乡财政为主,这就导致一个问题,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县乡,由于财政较弱,别说提高收入了,教师的基本待遇都很难得到保障。还有,通过县的统筹,经费发到中心学校,再由中心学校统筹到乡村小学或教学点,层层盘剥后,乡村学校教师工资根本难以保障,导致教学质量越来越差,学生流失严重。

      因此,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即乡村教师的待遇要高于城市地区,向国际接轨。其次,要解决经费从哪里来的问题,这需要全面改革教育拨款体系,由现在的县级财政为主保障基础教育经费转向省级财政统筹,对于不发达地区,更要强化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而且,还应该调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模式,不能再按现在的层层拨付方式拨款,而应该实行直接把拨款打进学校、教师和要补助的学生的账号上的方式,这可防止转移支付被挤占、挪用,比如,本应该给乡村教师的钱,被政府部门用于其他地方,发给了城市地区教师。


      目前农村师资极缺,好教师大量外流,高学历、高水准教师极难补充。一些课目甚至缺少教师上课,致使出现新的非学师范、学历又低的代课教师等。长此下去,农村学生将严重产生受教育“城市优、农村差”的自卑心理!


    e6cb3348c70fe770e058917204d59ce5_1506856044_5671.jpg


      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根本在于教育。乡村教育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国家振兴,民族强盛,根基在发展教育。人口众多,又以农村人口为最多,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人口多,教育需求就大。农村人口最多,其教育规模与需求也最大。显然,我国教育要现代化,首先离不开农村教育现代化。谈未来中国的发展,必须优先谈教育的发展,而农村教育发展更是题中之义!

      我们谈及教育,有这么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时常被提起。其实,更应该加上“再苦不能苦乡村教师”。我们需要把均衡教育进一步落到实处,缩小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别;让选择到艰苦地方工作的老师,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实惠与照顾。毕竟,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教师待遇越差,越是条件好的地方教师待遇越高,怎么可能留得住教师?只有留住了乡村教师,才能留住乡村教学。


      要改变乡村教育,更重要的还是要靠国家调整教育投入价值取向,应从保障公共教育、保障公平出发进行教育拨款,为此,可开放高等教育吸引更多民间资金进入高等教育领域,由此减少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转而投向基础教育,尤其是不发达的基础教育。


      我国近年来在改善农村教育现状方面,没有少花功夫,包括推出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支教计划等,但这些计划对乡村教育的局面,尤其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并未带来多大的改观。就像前面我讲的,乡村教育的改变不是一两家公益机构就能解决的,最后还得要靠政府,政府才是教育改革的主导力量。或者说,不从根本体制上解决问题,而只是在现行体制之外进行修补,难以解决乡村教育的根本问题。

      还有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我们的“城市取向”教育,很多农村的学生,其父母、老师、朋友都在告诉他们要好好学习,去城市里生活。

      在许多学校里,表面上虽然把学生“全面发展”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实际上,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升学率,不考试的科目根本不开,孩子们的学习完全狭隘在了应试的小圈子里,天天忙着上课,忙着作业,忙着考试……被书包压弯了腰,被作业累昏了头,哪里还去有什么时间去设计什么未来……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今天这个问题仍然存在。学校的教学体系逻辑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相匹配,却与村落“自然生长性”完全不同,并以“文明性”和“现代性”话语,向农家子弟传达出一种“城市中心主义”。使教育在村落中所扮演的“人才抽水机”角色由“消极”变为“积极”,且愈显正当。而承载于教科书上的“普遍性知识”,也因榜样、考试、成绩、升学、文凭等绝对正统化,“农村社区”和“地方性知识”却有意或无意地被漠视。农村家长对学校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窄化。他们对教师最大的期待,是提高学业成绩从而在升学考试中取得成功。


      农村教育的根本振兴,在于真正能集聚优秀人才。而从其现状而言,这一块不是少量缺、而是大量地缺人才。为此从现实和长远考虑,首先要落实人才“进得了、留得住”工作。现在,象农村乡镇、县局等单位普遍超员超编,人浮于事,只要学校待遇好,非教育单位优秀人才,也完全可以选调充实到学校。特别要大胆选用刚毕业的优秀大学生,只要抓好业务培训、以老带新等指导帮助,新人成才往往又好又快,或许他们更能真正成为农村兴教办学永久牌式的中坚力量!


      师范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是乡村教师的填充者,更应该是陶行知式的开拓型教育人,真正给乡村教育带来不一样的新风尚、新理念。作为第一所承担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的院校和全国规模最大的乡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高校,学生进来以后,我们对他们进行朗诵、演讲、唱歌、跳舞、器乐等全面培养,他们的上升空间是很大的,而且在乡村学校也特别受重视。从2006年第一批学生入学至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共招收一万多名六年制公费师范生,已输出了1361名具有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三能三会”特色的六年制本科小学教师。定向公费师范生,不仅解决了乡村教师紧缺的难题,还给乡村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这些师范生年轻活泼有朝气,而且专业素质高、能力强,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管理创新工作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六年制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源质量好,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情谊深,更能在乡村扎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彭小奇说,学校通过严把招生入口关,要求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不低于当年当地省级师范性普通高中计划内招生录取分数线,保证了生源质量。同时,十五六岁的孩子可塑性强、专业情谊深,通过“服务农村、扎根基层、现身教育”的职业理想和教师文化熏陶,学生基本不存在“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


      为了让孩子们能健康茁壮成长,英山中心小学开展特色乡村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对留守儿童开展思想教育情感补位、生活关爱、营养成长,为学生营造家的氛围。针对学校留守儿童多的情况,英山中心小学开展了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每个月定期举办一次集体生日会,为同一个月生日的学生和老师集体办一次生日会。  

      信息化建设是英山中心小学的另一大特色。该校依托互联网实现农村教育的优质发展,依托天文教育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增长课外见识,巩固课内知识。学校通过平板电脑接受学习任务单,利用“电子书包”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根据电脑及时反馈回来的情况,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目前该校学生每人都配备了一台平板电脑。

     中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也有很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但是英山中心小学这群教师传递给我们的却不是抱怨,而是满满的“我要改变世界,先改变我自己”这样的正能量。教育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是所在学校及周边地区乃至更广阔空间相联系交错而成的问题,和当地社会形态的方方面面都联系紧密。在农村教育实践过程中,如何将现代教育思想与当地实际情况做结合,如何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英山中心小学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更加人性化、更加积极的思路。


      乡村地区教育,一直面临着财政、机会、师资等多重困难。近年来,随着优质教育资源偏向县城,农村学校难留好教师的问题愈发严重,这需要从乡校和乡村教师的定位角度去认真思考。  

      随着城市化进城的加快,教育产业化让乡村教育日渐式微,乡村学校留不住老师,进而留不住孩子,陷入了恶性循环。可是,对农民来讲,乡村教育可以说是肩负了他们上升通道的希望,却一再让农家子弟失望。

    3b3fa9a15e7c666075d661f9fcd89420_1503782123_9673.jpg

    拯救农村教育的关键在哪里?

      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殷切希望教师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表达出中央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国家及时注意到了乡村教育问题,因而早在两年前便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意在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让农村孩子感受到希望。

      一批好的人民教师,是乡村学子的幸运。可是,随着时代发展,个人抉择变得多元化,又有几个老师愿意如上辈人一样坚守在乡村?如果仅仅是尊崇个人抉择而不加以调控,那乡村教育将不再有希望。

      拯救乡村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如今国家走出了抓住教师队伍这个关键一步,对提振乡村教育,将起到不可估量的正向作用。我们看到,通过一系列政策,国家从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补充渠道、生活待遇、编制标准、职称评聘、交流轮岗、能力素质、荣誉制度八个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不仅提高了乡村教师的待遇,也可以解决乡村教育薄弱问题。


      仅在2016年,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共投入补助资金44.3亿元,投入力度不断增强的同时,人均月补助标准达到或超过400元的县占25%。别小看这区区400元,对贫困地区乡村教室来讲,可能意味着一个人一月的菜钱。补助的小增幅,让乡村教师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奔头。

      从出台乡村教师定期体检和重大疾病救助政策,到积极推进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解决乡村教师的住房问题,凡此种种,这些对乡村教师的“暖心工程”,是国家提振乡村教育的诚意,让乡村教师的获得感每增加一分,都能让农村孩子的希望多一分。



       国务院几年前发布《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等于已经对过度的“撤点并校”叫停。但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学校布局的调整实际上仍无法避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理应尽量给因地制宜和丰富多样的乡校留出田野空间、制度空间,尽量给出自乡土中国的教育家留出更多尊重、更多支持。乡村教育发展亟待“本土思想力”的注入,这不仅需要乡村教师拿出主体精神,展开系统性与内生性的教育试验,更需要城市中有思想厚度和行动宽度的思想家、实践者走向乡村,身体力行。

    396c5290e50caa98c2dd4bd5c1b36684_1506856439_3128.jpg


      


    打赏捐赠
    5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村民评论
    六月鲜2017-12-02

    回复

    鲁安大哥2017-10-07

    对于教育发展的感觉“越来越糊涂”,这几年最突出的就是把高考当成教育的终极目标,单纯追求上大学的比例。有的县把财政收入的1/3用于高中的建设,但是对整个县的教育质量提升改观不大!

    回复

    鲁安新华2017-10-02

    在许多学校里,表面上虽然把学生“全面发展”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实际上,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升学率,不考试的科目根本不开,孩子们的学习完全狭隘在了应试的小圈子里,天天忙着上课,忙着作业,忙着考试……被书包压弯了腰,被作业累昏了头,哪里还去有什么时间去设计什么未来……

    回复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