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日常供需 > 车找人 > 正文
    购物车
    0

    【今日关注】您觉得孩子应该得优?不要再逼孩子!

    鲁安新华     2018-02-06 04:07:16     浏览:38    回复:4    点赞:4
    发帖人:鲁安新华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家长为孩子争“优”,不是帮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平湖一柱



    当下,不少小学校实行评价方式改革,由过去的百分制成绩单改为现在“优”、“良”、“合格”的等级评定。在家长们眼中,孩子能拿到多少个“优”,是衡量学业成绩好坏的标准。“全优生”应运而生,顾名思义,所有科目全部是“优”,这当中自然也包括音体美等学科。
    据2月2日钱江晚报载,学期末了,不少家长看到孩子报告单上有“非优”学科,就会想尽办法向学校、老师提要求,给孩子争“优”。
    一个家长给校长发短信“其他各科都是A,唯独音乐是B”,“我们家没人懂音乐,孩子也没学乐器,本身是个破嗓子。孩子说这次是考唱歌,我们应该怎么帮她提高音乐成绩呢?这课还不像语数英,有作业能辅导。我一想到如果到了四年级,成绩单要记档,音乐再挂个B,真不是滋味。”
    象这样找校长或者老师倾诉心事的家长,还算比较委婉的。更有些爸妈会直接找任课老师“逼优”,硬逼着老师改成绩!有个家长当面质问老师,“儿子考试成绩一向都很好,为什么平时成绩不能‘优’?”老师解释说,“因为这孩子上课很闹,作业经常不完成。”家长不相信,老师找来全班同学集体作证,才算作罢。

    不少家长认为,像语数英这样的考试学科,有“硬分”在那里,孩子优良无可置疑。但像音体美这样的考察学科,是“软杠杠”,没有标准,等级还不是全凭老师“主观臆定”?因此,孩子得不到“优”不是孩子的事,是老师的评判问题。
    家长的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学校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规范教育,考试学科有考试的办法,考察学科有考察的标准,学生等级是绝对不允许教师个人任性乱定的。
    其实,无论什么学科,孩子平时上课表现怎么样?学到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自己是什么水平?在班级、甚至学校处于怎样的位置等等,孩子自己最心知肚明!他们明明没有达到“优”的水平,老师如果给他们个“优”,这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在害孩子,会让孩子认为,这个学科学到这个样子就可以了,会使孩子不再努力!
    而家长为了面子也好,为了怕档案记录影响孩子将来进名校也罢,而逼着老师非得给孩子改个“优”的做法,一样不是在帮孩子。这是因为:第一,这会让孩子觉得这一学科没真事,学不学无所谓,从而轻视甚至放弃这个学科的学习;第二,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奋发意识,凡事不再努力,依赖大人,甚至形成“我爸是李刚”思维,这对孩子成长是极其有害的;第三,要来的、逼来的“优”,其本身是一种作假行为,这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孩子诚信品格的养成,要来一个“优”,而失去孩子的品格,实在是得不偿失。

    因此,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报告单应正确对待:
    一方面,我们期望孩子“全优”,但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优就是优,良就是良,特别是音体美这些专业性强的学科,有时与孩子的天生潜质、兴趣有直接的关系,强求是得不来的。比如我本人,小时体质较弱,小学时,体育从未得过“优”,一般都是及格,努力努力再努力,能得个“良”就高兴地蹦高了!
    另一方面,当孩子有的学科得不到“优”的时候,我们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出正确地分析,是“天生”的原因(就像我的体育一样),还是个人努力不够,如果天生我们没那个潜质,就给孩子制订一个合适的目标,只要达到这个目标比如像我的体育“良”一样,就可以了;而如果是孩子不努力,如“上课不认真,很闹,作业经常不完成”等原因,那就要让孩子改掉坏毛病,认真努力才是正道!
    作为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不要追求纸面报告上的“优”,要让孩子的“优”名符其实,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打赏捐赠
    4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村民评论
    黄河滩老农2018-02-15

    回复

    鲁安大哥2018-02-11

    回复

    大河上下2018-02-06

    可喜可贺!新的一年,党和国家接连发文,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我们乡村学校终于进入正规化......

    回复

    大河上下2018-02-06

    回复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